马拉松“春运”景象如何疏导?
马拉松名额“一票难求”,与其说是“马拉松春运”,不如说是“马拉松难民” ----想跑却没有参赛名额的跑民。
与国外相比,国内的马拉松人口和马拉松比赛场次还远远不够,在大家奔小康,走富裕的路上,马拉松会更热,马拉松人群和比赛场次会更多。
1. 马拉松人口和马拉松比赛场次对比
从现在马拉松名额“一票难求”的现状,也许很难想象5-6年前,现场报名的“门可罗雀”。
国内15亿人口,2016年田联注册赛事才328场,
而日本1亿人口,2017年有2485场比赛。
2. “马拉松难民”的原因
国内比赛场次本来就不多,其中口碑好的比赛就更没多少,一样去跑马,除了本地的之外,谁不想多体验几次金牌赛事呢?必然会导致热门比赛中签率低。
而一些小比赛,虽说是先到先得,额满为止,却也是常有“报不满”,跑者不够用了。
赛事承办商良莠不齐,影响比赛体验和口碑。
3.如何疏导“马拉松难民”
1)比赛遍地开花分流
减少审批流程,鼓励民间赛事。
不仅是小城市要举办比赛,特别是热门的大城市,有必要增加比赛次数。
2)增加系列赛事,分流参赛人群
同一地区,根据距离/区域/年龄段等,把赛事系列化,特别是把短距离的健康跑分离出去。
3)扩大比赛规模,减少/取消迷你马拉松的名额, 分枪分区起跑
现在比赛的规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,增加长距离的名额,减少迷你马拉松的名额(把短距离分离出去做成系列赛)。
考虑到道路的容积率,拥挤性,可以分枪分区起跑。根据成绩分区,各区间隔15-20分钟。
4)提高小比赛的参赛体验
提高小比赛的吸引力,还有参赛之外的魅力。
比如:大众奖金,美景,美食等,让跑者积极地去参加小比赛。
5)增加同一天比赛的次数
同一天有多场比赛,中签概率会大很多。
6)提高热门比赛的参赛门槛
类似于BQ的门槛,各年龄性别满足一定成绩才可报名。或者再加上地域户口。
7)预留名额透明化
总名额是知道的,公益名额也是通知的,但赞助商拿走了多少名额?又有多少名额是留给一般跑者的呢?却鲜有比赛会公开。
欢迎评论讨论,一起交流。
#阿飞出品# 本文由@跑者阿飞 原创首发在【悟空问答】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因为一年就一次的长假期,加上传统的观念,春节成了国人集体回家的时间,如果企业把平时5月1号劳动节这些法定节假日延长假期,可以缓解春运扎堆回家的景象。其实现在年味也淡了,以前大家热衷走亲戚,现在也淡了,走亲戚走的添一肚子堵,不如在家里窝着抱着ipad追剧,吃点喜欢的东西,跟老公老婆男朋友女朋友聊天还更开心,反正我是不喜欢走亲戚的,你比人家有钱,别人还要酸你一下,我何苦呢,不如不去。说个真实的例子,我老公是江西人,来福建工作,她妹妹也嫁到福建,我生孩子时候他表姐特意来福建看我们也去看他妹妹,结果春节他妹妹回江西赣州,也不去看她表姐。总而言之,人情淡漠的年代,何必扎堆在春节回家呢,平时也可以回,只要有假期
问题所指的,应该是2018年4月15日这一天,全国各地有40场马拉松同时举办,其中有10场冠以“国际马拉松”之名;跑友戏称马拉松也有“春运”。
这一天的比赛包括全程马拉松:
武汉、温州、泰山、昆山、宜兴、南京江宁春牛首、杨凌农科城、上海崇明、金山岭长城等等全马;
半程马拉松:北京长跑节、无锡太湖国际女子、灌云、昌邑、丽水、上虞曹娥江、金坛茅山山地、淮安金湖、桐庐、丹霞山、江苏东台西溪、大圩、沪浙乡村、天台山美丽乡村、芜湖县等等半马。
以及诸多山地马拉松、越野赛和咪咕善跑杭州100接力赛暨10公里竞速赛等其他赛事。
不过笔者不明白的是,为什么会有人认为,这种“春运”有疏导的必要呢?
和“春运”造成很多人不能回老家、或者返乡路途无比艰辛相比,跑步“春运”没有任何问题、完全是皆大欢喜啊!
唯一可能感觉不便的,是受“4·15”当天上午赛道交通限行影响的少数市民。如果你睡懒觉的话,可能根本感觉不到。
再说了,一天40场跑步比赛算多吗?咱们来看看人口只有中国四分之一的美国。
2016年,美国全年有跑步比赛30400场,其中马拉松1100场,半马2800场。相当于平均个周末,都有582场(30400/52)!其中全马21场,半马53场。
如今中国的跑步赛事,几乎完全都是市场行为,早已不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。跑步热的背后,是切切实实的市场需求。这就和手机热销一样,明明是大好事,为什么需要“疏导”呢?
跑步赛事和参赛人数越多,只会更加方便各地跑者,创造更多的赛事举办、交通旅游、广告传播和体育用品等相关行业收入,同时改善民众健康,减少医疗卫生支出,何乐而不为?!
所以,一天40场跑步比赛不是太多,而是太少。希望中国一天有400场比赛的日子早日到来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金坛实施雨污分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金坛实施雨污分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